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游在鹿城白鹿古城壕半壕春水一城花 [复制链接]

1#

白/鹿/古/城/壕半壕春水一城花

壕,也就是护城河。白鹿城始建于多年前,是一座水做的城市,东西南北,都是城壕。

沧海桑田千百年,如今,温州白鹿城已扩大了无数倍。但是当我们循着依稀可辨的水路去找古城壕时,很容易发现,白鹿城不少地方依旧保留了最初的样子。如果再加上一张旧时古城图,古城水韵的秘密,就向我们一点点揭开了。

眼下,我们正好有这么一张《温州府城图》,展现的是年温州开港之初的城市面貌,系瓯海关贸易报告书内折页地图。

此图清楚显示,清光绪三年,滔滔瓯江正从白鹿城北面东入海;西北角被城壕所环绕的,是相传白鹿城建城之父郭璞登临的西郭山(郭公山);西南角是松台山,为“九山第一”,因而此山脚下城墙边的湖,即为九山湖(九山内河);东南角,是现今温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园所在地,被城壕所环绕的山为积谷山;东城壕中段,还环绕着一座华盖山;到了东北角,城壕之上,是海坛山。

关于城壕绕众山而过,历史上曾留下建城者郭璞的言论:“(郭璞)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谓父老曰: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城于山,号斗城。”

不过你千万不要被温州古城这些所谓的山峰吓到,虽然说九山状如北斗,如今再看这些山,都不过是海拔只有百余米高的小山包。

白鹿古城的东西南北一圈围墙上,开着不少城门。如今温州人耳熟能详的几个大地名,当初就是从这些城门里划出的区域。

现在,让我们先从自古繁华的南城壕开始说起。

南城壕

荷花十里自古繁华

南城壕,即现温州市中心小南门、花柳塘、水心河一带,西至九山外河,东至飞霞南路,其格局保护地较为完整,现长度约米,平均宽度约为15米。

古时南城壕上有小南门码头,位于永宁门附近,是古时白鹿城至瑞安城的内河(温瑞塘河)运输干线,通往三溪(郭溪、雄溪、瞿溪)、梧埏、瑞安。

说到南城壕,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杨蟠。

杨蟠(约—年),章安(今属浙江临海)人,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庆历六年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元佑四年苏轼知杭州时,蟠为通判,以知寿州卒。北宋绍圣二年,杨蟠(年)任温州知府,在任二年,颇得百姓好评。

杨蟠对白鹿城的最大影响在于,划分州城街巷,定为三十六坊,如今人们所称的“温州三十六坊”,即是从杨蟠时代开始的。

当然,温州南塘也是作为诗人的杨蟠舞墨赋诗的所在:

“出门日已晚,棹短路何长。赖有风相送,荷花十里香。”——《后永嘉百咏·南塘》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永嘉》

“为官一十政,宦游五十秋。平生忆何处,最忆是温州。思远城南曲,西岑古渡头。缘觞春送酒,红烛夜行舟。不敢言遗爱,惟应念旧游。凭君将此句,寄写谢公楼。”——《去郡后作》

三首诗,都写温州,都写到温州的水,温州的船。

第一首,很简单,得到的信息是当时温州南塘河一带荷花很多,十里飘香。

第二首,比较关键的信息有:“水如棋局分街陌”,正印证了我们所说的,温州城是水做的,不仅城壕向外的水路四通八达,即便是城内,也是到处水路相通,是名副其实的水乡;“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这里的西湖,当指温州小西湖,也就是温州古城西面的九山湖至南塘河会昌湖一带,“争标”,说的是龙舟争标,也就是龙舟竞渡。温州南塘端午的热闹河湖活动,可见一斑。

南塘自古繁华,以至于今。它的繁华,最大的功劳,就是南城壕的南塘河水运。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小南门码头的范围从现在的小南门桥一直到温州大厦,沿岸余米,从东到西,多种船舶按秩序停靠,依次是小木划船、客运船、货运船。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客运顶峰时期,小南门码头到瑞安,每天有七八个班次客运,都是核定人数为80至人的客船。直至后来陆路交通完全取代水路交通。

温瑞塘河(南塘河),是一条略成南北走向的河流,南宋初曾在瑞安任职的袁燮,记乾道年间(—年)的南塘状况:瑞安“邑濒海,潮坏民田,筑塘以捍之,河行其中,盖永嘉、瑞安大河之支别也”;塘河外有海涂,“有势力者,围塘外涂地为田,而穴塘引河以溉”,而“塘日穿漏,则无以障海矣”。据此,南塘最初是作为海塘而修建的,乾道时部分塘堤仍然具有拦阻海潮的作用。后来,随着平原规模的扩大和大海的远去,海塘的作用消失,南塘的通航、灌溉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南塘,包括前面提到的海堤南塘与南塘驿路,形成始于南宋,南宋将泥塘改建为石堤,是温州最早建成的古海塘,起至温州南门,南至瑞安县城东门,长达七十里。在堆土而成的东侧河堤上辟为驿路,称为“南塘驿路”,畅通了温州到瑞安的陆路交通。

古海塘南塘遗迹如今未保留,在过去漫长的水路与陆路交通时代,曾经繁华的南塘老街,现已发展为鹿城区知名的旅游商业街,连接锦绣路,毗邻白鹿洲公园,是温州夜游活动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东城壕

斗口之地文风鼎盛

白鹿古城的东城壕,从东南的积谷山开始,绕行华盖山,直至于海坛山。东城壕是东西南北四条城壕中唯一较弯曲的城壕。这一带,也是整个白鹿城历史积淀最深厚的地方,堪称是城市枢纽所在。

现在,你若进入温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公园路入口,会见到新修的复古中山桥,还有东城壕的遗址石碑。

东城壕东南角绕积谷山而过。积谷山脚,便是谢灵运当年作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地方,也就是如今的中山公园腹地。

温州初建城时,城市格局是南市,东庙,西居,北埠,中子城。紧邻中山公园的公园路一带,便是东庙的位置。公园路正中,曾经就有城隍庙,是古城最具市井烟火气的地方。如今公园路旧址上有“城隍曲韵”一景,南戏台,北照壁,人来人往,人气依旧。

平行于公园路的小巷府学巷,是旧时温州府学所在地,曾经名为儒志坊。

温州人王开祖,字景山,人称儒志先生,于北宋皇佑年间在山脚讲学,讲学处被后人称为东山书院,东山书院边上的巷子,也就称儒志坊。

东城壕中段绕行的华盖山,也是旧时名山。华盖山被唐代道书《洞天福地记》列为“天下第十八洞天”,自古为道家清修之地。林灵素,曾于华盖山中筑通真庵,修真于应道观。政和六年(公元年),林灵素得信于宋徽宗,以致于道教终于在徽宗一朝成为国教。

然而,越来越自信自己是神仙转世的宋徽宗,最终也没能逃过靖康之耻。

靖康之后,北宋南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没落,却意外成就了温州的辉煌。曾经的国际贸易中心汴京的时髦玩意儿,都转而来到了南方,并一再升级。

明代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年)之后,南渡(年)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温州是南戏故里,渊源即在于此。

东城壕原有长度约米,宽约25米,北达瓯江,南至花柳塘河。二十世纪末期因城市建设,公园路以北河段被填埋。中山公园塘河及附近的环城东路,是如今留存下来依然保持得较为完整的护城河体系。

位于东城壕东北角的海坛山,过去寺庙林立,为古城香火鼎盛之地,不过现今是看不到了。这一带被老温州称为东门,现在是温州传统小吃、海鲜排档的聚集地。

北城壕

千年商港百舸入海

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温州府城,周十八里……北临大江为壕,长五百七十一丈。”

这里说的大江,即瓯江。如果说南城壕是内陆塘河水运的千年码头繁华地,那么,北城壕的北埠头,就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通五湖四海。

南朝梁著名诗人丘迟任永嘉太守期间所作《永嘉郡教》一文中说:“贵郡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实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

古时北城壕,即为瓯江入海口。横卧北城壕瓯江中的江心屿地处古代温州港的核心区。

温州港是一个千年之港,也是中国25个主要港口之一和国家重要枢纽港。据记载,温州早在战国时期便孕育了原始港口的雏形,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中国商人开辟了日本值嘉岛直达温州的航线,就开始与日本有贸易往来。

南宋、元代温州曾开辟为国际贸易口岸。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陈傅良有这样的描述:“江城如在水晶宫,百粤三吴一苇通”。

鸦片战争后,年签订中英《烟台条约》,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如今,你若行走在瓯江之畔的朔门历史街区,尚能看到不少温州城北埠的旧时繁华遗迹。

说到北埠的温州港码头,我们又不免要提起一段张爱玲的城南旧事。

年,张爱玲坐着轮船从上海到温州寻找夫君胡兰成,她在海上初见温州城,如此写道:“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你就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有宝珠在放光。”

之后,她下榻当时温州老城公园路的中山旅社,胡兰成就在公园路附近游荡,却始终对她避而不见。最后,张爱玲伤心离去。

张爱玲去后,温州城北埠还一直繁忙至二十世纪80年代,直到温州港不断外迁,不断壮大。

西城壕

九山第一落霞满天

白鹿古城西面,水格外多。

西城壕的西南角,绕着号称“九山第一”的松台山而过。山脚的九山湖,有落霞潭、浣纱潭,各处水道相通,湖面宽阔。

西城壕上作为“宿觉名山”存在的松台山,底蕴更是深厚。

如今松台山脚的松台广场上,塑有永嘉大师塑像。永嘉大师,法号玄觉,唐高宗麟德二年(年)出生于永嘉(现鹿城),因仅在曹溪山中留宿一夜,翌日下山,参破禅机,时称“一宿觉”,故而又称“宿觉禅师”。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显赫高僧,为温州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之一。松台山是玄觉禅师真身塔的所在地。

清朝词坛领袖之一的朱彝尊有《永嘉杂诗·松台山》赞曰:“苍苍山上松,飒飒松根雨。松子落空山,朝来不知处。”

松台山脚的九山河,以如今的九山路为界,分为外河和内河。九山外河依托着拥有年历史的古城墙,即西城壕,南起清明桥,沿九山堤至粗糠桥,汇入勤奋水闸,为城区主要排涝蓄水河道。西城濠东面通过九山水闸与九山内河相通,南与水心河、小南门河连接。

西城壕格局至今保存完整,现存长度约米,宽约15米。

九山路,亦即旧时西城壕的主要地段,如今也是最具老温州风味的地方。游人到九山,尚可找到过去温州水城的缩影。从九山路绕着九山河到胜昔桥,一路上九山糯米饭、灯盏糕、九山冰淇淋……都是老温州的美食。

九山胜昔桥一带,也是温州近现代教育发端之地。百多年前,温州人为了纪念教育家“籀公”孙诒让先生,在胜昔桥兴建了籀园。

籀园,也是如今温州教育史馆所在地,庭院里尚有并列的三块古碑:顺治年间进士王锡琯所书“学院王公纪德碑记”、乾隆二十年(年)中山书院碑、温属图书馆碑。馆中展品件(套),展示温州多年来教育人文历史变迁。

来源:i鹿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温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