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点燃的是你的怒火,还是不安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大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文/清水豆腐(清灵如我)

“篮球放哪里去了?”

“昨天拿下去玩,忘了拿回来了。”

“去找回来!多大的人了,还玩泥沙,上次也是玩泥沙,带去的魔方也丢了,这么不长记性!”......

傍晚,小区的活动区传来一阵阵呵斥声。

“起床了。”

“5分钟过去了,衣服还没穿好,你到底在干什么?”

“快点,快点,快去吃饭!”

“快点,快点,已经40分了,要迟到了,你怎么这么慢!迟到了看你怎么办!”......

早上,小区的窗户外传来一阵阵催促声。

“怎么又错了?!”

“你这写得是什么?!”

“再给你说一遍,你给我记住!”

“上课到底在干什么?!做得什么作业!”

晚上,小区的窗户内此起彼伏的“河东狮吼”。

你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柔声细语、娉婷优雅是什么时候吗?是不是也是不知何时起变得声音响亮能穿透三道墙,目光犀利杀死一“小强”。睡觉时灵敏得一有风吹草动,立马惊起环视,胸中隐藏熊熊烈火,一点就着。有了孩子,才真正理解为母则“刚”,这可不,柔弱女子一不小心,摇身变成双手叉腰的“母夜叉”。

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一点就着”。我们先看看“火”是怎么着起来的,火要点着,首先要有“可燃物”,就是可以燃烧的东西,比如说煤球、煤气、天然气、纸张、柴火、被褥等,然后是“助燃物”,就类似“帮凶”,比如氧气、空气,一切准备就绪,“着火源”一出现,火就“扑哧”着了,如果周围可燃物多,那么,火就将呈蔓延之势。

这就如同我们的“怒火”,怒火为什么能一点就燃呢?“罪魁祸首”真的是前文所说的那些小事儿吗?难道一个小小的篮球,短短的几分钟,几个歪歪扭扭的字就严重到大动肝火吗?

其实,这些小事就是“着火源”,充其量算个“助燃物”,一点就着,说明“可燃物”充斥着我们的内心,那么我们内心的“可燃物”是什么呢?

工作中,因为一点点差错被领导批评;因送孩子上班迟到被扣满勤;因心情不好,说话口气比较冲,得罪了同事;事情米一样多,又要加班。回到家,又是家务,又是孩子,又是生活费又是孩子兴趣班费用,又是房贷,还有车贷,这几重交加,已经把我们榨成了“干柴”,什么是“可燃物”,我们自己就是活脱脱的“可燃物”。

这“火”到底该不该发,影不影响?

其实,“火”也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我们的祖先历经千辛万苦,想破了脑袋,才钻出来这“火”。我们也是越来越离不开这火,有了火,冬天变得不再寒冷,有了火,才有令人垂涎的美味,有了火,晚会才更加热烈。在某种程度上,火还代表着希望,比如说奥运会上传递的“奥运圣火”。不过,以上的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受控制”。

“火”受控制才能既发挥它的作用,又不伤害自己。就如烹调时用的火,刚下锅,调成猛火,需要慢炖,调成小火,熟了,就直接关火,一道“饕餮美食”就可以上桌了。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火候”的控制,才能不被火伤害到自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从小忍气吞声的明兰在自己羽翼渐丰时,懂得运用自己的“怒火”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尤其是祖母中毒,明兰为祖母讨回公道,与盛老爹发火翻脸,骂醒了老爹,更是将她多年对父亲的不满倾泻一空,让人听了好不畅快。

有些沉积的污渍,任凭柔风细雨下多少场,也润不掉,冲不走,非得来一场暴风雨,狠狠冲刷不可。有些事你好说歹说,人家不把它当回事,当你发一发火,他倒屁颠屁颠地做好了。

近期,《流金岁月》里也有这么一段剧情,朱锁锁难产,渣男不负责,医院陪她,情敌赵玛琳竟打着“孩子奶奶”医院挑衅,又说找来产科医生诊断,又说锁锁不管生下男孩还是女孩,谢宏祖都会和锁锁离婚。一向沉稳的南孙是在忍不住,发了一趟火,她先是骂了“妈宝男”,然后,连推带搡丢东西,赶走了绿茶女。之后,南孙收回火气,温情地陪着锁锁进了产房,全程握着锁锁的手给与信心和鼓励,火爆女立马变温存。

短短几分钟,也让荧幕外的我们看得酣畅淋漓,大为畅快,这顿“火”,值得发,也应该发,好就好在,收得及时,体现了“收放自如”。

受了这般屈辱,若是不发出来,恐怕就要积在心里形成郁结了,要么变成“千年”干材,遇到较强的着火源,连同自己烧成灰烬,要不,就变成一堆闷闷湿湿的腐烂枯槁,毫无生意了。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从小只身一人到贾府,总以“寄人篱下”的心态与他人相处,平日多愁善感,遇到不开心的事从来不说,只是自己伤感,默默流泪,让人好不心疼,久而久之,积郁成疾,最终落个郁结而死。

从来没见林妹妹发过火,难道她心中就没有可燃物,没有助燃物,没碰到着火源吗?估计是她的可燃物过于潮闷,燃点太高了,长此以往,可燃物既烧不了也去除不了,只好堆积,最终腐烂而失去生机。这是一种极端,现实中还存在另一种极端。

近期开庭审理的“北大学子弑母案”中的凶手吴谢宇就是“千年”干材最好的例子。吴谢宇从小就是个学霸级的人物,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大学还获得了“廖凯原”奖学金心中,就这样一个超级学霸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关闭自己前程似锦的人生大门。

是什么让他最终燃起这熊熊大火,烧了自己的亲人,也把自己烧着了。他自称当年父亲得病时,亲戚们没有想办法就自己的父亲,所以心生怨恨。他说看到母亲的日记和信件记录的都是生活的苦,觉得母亲活得很痛苦,想帮母亲解脱。无论他说的是否实情,在他心里都是有不良情绪的郁结,没有及时发泄或排解,长时间堆积,一旦“燃”起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类的事件不是个例,还在以不同的方式上演。因此,我们需要好好控制控制“着火”这件事。

虽然“火”并非一无是处,有时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工具,但,我们要学会控制它,熄灭它,有时还要避开它,避免引火烧身。

如何控制“火”呢?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告诉我们,不同的认知将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某件事情或某个行为是错的,是不可容忍的,那么你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就会生气,就会发火。反之,如果你觉得某件事情是正常的,能理解的,那么你的情绪就是积极的。

因此,一旦“着火源”来了,我们先分析它,挖掘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建立正确的认知。比如前文说到的催促孩子上学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那么着急,孩子却一点不急呢?也许是孩子与我们的节奏不同,我们为他留的25分钟不足以让他完成早上的刷牙、洗脸、吃饭等。

也许,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他根本不了解自己洗脸花了多长时间,自己刷牙又花了多长时间,不了解自己是不是在磨蹭,在拖拉。也许,是孩子当天因为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不愿意去上学,有厌学的情绪。

这样一想,是不是就更能理解孩子一些,“发火”也就可以避免了。

这些,其实都可以通过观察或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了解到,如果是孩子节奏的问题,那我们就根据孩子的节奏,与孩子商量起床的时间,在早上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孩子。如果是孩子时间观念的问题,就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如果是厌学的问题,就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开解孩子,协助孩子出主意,或者帮孩子协调处理。这样,一个“易燃物”就成功解除了。

维尼老师在《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一书中,有说到三个特别实用的法宝,即“坏事变好事”“没什么,很正常”“顺其自然”。就是说,当遇到让我们生气的事情时,我们先往好处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坏事中找出好的点。然后,对于“出现状况”这件事建立正确的认知,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小状况组成的,很正常的,没什么。最后,努力处理问题,至于最终结果就顺其自然吧。

其实,在“着火源”靠近之前,我们就要定期地整理“可燃物”,对于燃点低的“干材”我们要及时清除。我们要倾听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情绪,如果一旦有负面情绪出现,要及时建立正确的认知,化解不良情绪,不要让“干材”堆积。

如果实在不能“防患于未然”,火已经着起来了,怎么办?我们可以用“隔离法”,把着火源与可燃物分开,火自然就灭了。一旦生气了,离开现场,或者转移注意力,过不多久,“火”自然就灭了。

着火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会灭火,找不到着火的原因。你有什么更好的“灭火”方法呢?请在文后留言分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