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紫云花猪本地珍贵品种的逐步崛起亚鲁紫云 [复制链接]

1#

紫云花猪,原产于紫云县宗地镇,始称“宗地花猪”,作为地方品种,紫云花猪体型中等偏小,躯体黝黑,只有腰颈、额心、尾尖等有零星白色,故被称为“花猪”。

外形特征鲜明的紫云花猪

紫云花猪耐粗饲料、适应性强,易育肥,肉质好,肉香皮糯,肉质色泽鲜明、肌肉鲜红细嫩,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有机铁质、氨基酸及卵磷脂等多种微量元素,烹饪食用或做成腊肉、香肠,味道鲜美,被称为“香猪肉”,深受消费者喜爱。

鲜红细嫩的紫云花猪肉(采访对象供图)

据考察,多年前,宗地及周边乡镇就有养殖花猪的习惯,传说为野猪驯化而成。过去,因交通信息闭塞及“不借种”的思想影响,当地一直采用留仔配母的方式进行近亲繁殖,进而形成了这样一个体貌别致、肉质独特的优良品种,成为当地群众的“当家猪种”。

随着经济发展,体型大、生长快的外来猪种冲击当地猪肉市场,干预了紫云花猪的遗传信息,其纯种资源受到了威胁。为保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紫云花猪这一优秀地方畜禽品种,年,紫云县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申报了贵州省科技厅的《宗地花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同时,成立紫云县花猪开发领导小组和生产经营管理协会,通过采取活体保种、基地保种、建立商品紫云花猪生产基地等一系列措施,使濒临灭绝的紫云花猪得以保存并初具养殖规模。

规模化养殖的紫云花猪

据科学数据比较,紫云花猪的肉质形状和营养指标都大大优于普通猪种,先后获得国家商标总局和国家农业部门颁发的“紫云花猪”地理标识。

打饶村是紫云花猪的原产地之一。年起,村里建起了猪圈,开始规模化养殖,成为宗地镇的主要养殖基地之一。由村合作社运行,镇公司统一管理。

“紫云花猪是非常适合我们村发展的集体产业。”打饶村村主任梁善学说,当地地薄人稀,农业作物收成有限,山上的野荞菜很多,正好适合花猪喂养。

原来,紫云花猪除了以玉米和大豆等为原料外,还喜欢吃青草,即当地人称作的“野荞菜”,又名“鹿蹄草”。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粗纤维含量低约16%,且含有猪生长所需的全部必须氨基酸,刈割风干后,是花猪喂养的理想饲料。

目前,宗地镇已陆续发展起了几百亩野荞菜种植,为当地花猪养殖产业大力发展提供了丰厚的饲料保障。

精心呵护小猪仔,保种培优(采访对象供图)

“我们今年的重心是‘保种’,为接下来全村乃至全镇的大规模养殖储备优质猪种。”梁善学说,基地现有花猪存栏头,其中后备种猪头。“按目前的种猪储备量,明年村里的养殖规模可番两至三倍。”

“不过,目前村里花猪的销售尚停留在卖种猪和本土猪肉销售层面,销售渠道和产品类型有待扩展和挖掘。”梁善学之前在外做生意,年回乡创业,多年闯荡积累了丰富的生意经验。前不久,他与青岛等地的客商完成对接,走出了紫云花猪进大中城市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梁善学展示“紫云花猪”腊肉产品

年,村里修建了腊制品加工厂,并且依托年成立的电商平台销售用花猪腌制的特色年货。接下来,还将依托相邻的格凸河风景区,打造旅游商品,助推花猪销售。“今年冬天,花猪出栏,就可进行大规模制作和销售。”梁善学说。

紫云花猪腌制的腊肉(采访对象供图)

短短3年,打饶村通过养殖花猪,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贫困发生率降至4.89%。同时,通过发放种猪给村民饲养并统一回收,吸纳户贫困户以财*扶持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

“紫云花猪养殖周期长、成本高,加之其独有品种和生态养殖带来的高品质,价格要比普通猪肉高一到两倍。”紫云县畜牧服务中心负责畜禽品种改良的高级畜牧师田松*说,作为紫云的独有品种,紫云花猪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是目前全县着力打造的地方标志性特色养殖项目。

截至年10月,紫云县12个乡镇(街道办)共计存栏2.3万头。主产区宗地镇存栏余头,其中,母猪0头。

紫云花猪专卖店(采访对象供图)

“酒香也怕巷子深。”田松*说,下一步,紫云县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生猪产业链追逐体系,完善花猪地方标准和制定花猪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保证花猪品种和品质。同时,推动标准化配套加工产业发展,通过精深加工增加产品类型,并打通大中型超市精品猪肉销售渠道,开设紫云花猪专卖店,逐步打响“紫云花猪”品牌。

“紫云花猪作为当地苗族同胞长期家养流传下来的珍贵品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符号。”紫云县民宗局副局长王霞说,推广花猪养殖、打造“紫云花猪”品牌,对推动紫云县民族经济建设和民族品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小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