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海海草床海洋之肺的碳索 [复制链接]

1#

北海竹林海草床是全球海草监测网在中国的唯一站点,这里分布着华南地区最主要的海草种类之一——卵叶喜盐草。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目前,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海草研究团队基本掌握了华南沿海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碳储量碳汇的基本情况,并编研了“基于储量差分法的滨海湿地碳库增量监测技术规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在竹林海域,一场多维联动的科研行动正在进行。空中,无人机航测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分布和滩涂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监测;海上,科研人员测量了海草的茎枝高度和茎枝密度,对海草床沉积物进行柱状样品采集,同时监测了海草初级生产力、海草床温室气体排放、草食作用等。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海草研究团队负责人、自然资源部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邱广龙:“我们采集的样品可以分为4类,植物样品、土壤样品、气体样品还有水样。像植物样品的话,是我们前段时间所标记的海草,我们经过大概10天的时间收集回来,然后在室内进行生物量,还有密度、碳含量的测定,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得出来这段时间海草生长了多少、吸收了多少、固定了多少二氧化碳。”

海草是海洋开花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与海水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之一。年初级生产力约为—克碳/平方米,是全球蓝色碳汇的重要贡献者,因此,海草床又被称为“海洋之肺”。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海草研究团队成员苏治南:“海草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海草床占全球海洋面积的大概是0.2%,但它碳储量大概有10%~15%。相对陆地生态系统来说,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固碳有低分解性、高稳定性的特点。”

当前,广西科研团队正在系统开展海草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研究,牵头编制了“基于储量差分法的滨海湿地碳库增量监测技术”的技术规程,对海草床碳增量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碳库增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范。目前,技术规程已列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团体标准制定计划,结束了向国内15家机构征求意见的阶段,下一步将召开专家评审会。规程一旦通过评审并实施,将进一步规范我国海草床碳增量和碳汇的监测活动,推动我国海草床碳汇研究和管理事业的发展。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海草研究团队成员邱思婷:“研究表明,广西海草床单位面积碳储量约为50t/ha。通过这些基础研究,未来可以清晰刻画华南海草床的碳收支现状,以及可以深入了解海草床在滨海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所起到的作用。”

记者甘智锐范凡通讯员高峰唐燕玲余永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